金税云财税中心欢迎您

  • 客户至上
  • 优质服务
  • 专业为本
  • 合作共赢
  • 4000-456-010

首页> 财税专题> 【第一章】第二节 行业经营流程及模式

【第一章】第二节 行业经营流程及模式

时间:2023-11-09浏览次数:81次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从整体上讲,是通过对市场定位、技术发展、功能需求、经济效益、进度要求、风险等进行分析,针对客户需求进行定制性开发,通过招投标和投入市场等销售方式进行产品的销售输出,以及针对软件产品开展后续软件服务等内容。

 

 、经营流程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经营流程主要有以下三个阶段:研发阶段、销售阶段、维护阶段。

(一)研发阶段

大体来讲,软件和信息技术行业的软件研发基本流程分为以下七个阶段:

1.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根据公司产品规划和市场需求,结合国家发布的宏观经济政策,通过进行前期调研工作,拟定可行性研究报告,阐述当前背景、分析预测产品前景、市场需求量、预计推广数量、同类产品厂商分析,为公司决策层提供判断依据。

2. 项目立项阶段:项目可行性分析评审通过后,公司进行正式立项,形成项目立项报告,明确产品架构,功能范围和性能要求;明确研发组织结构和预计投入人力;明确研发里程碑和研发计划,通过评审后确认为管理基准,同时成立项目组。

3. 策划设计阶段:根据产品需求、工期限制、资源条件,估计产品的规模、工作量、时间,依此策划软件的开发与迭代过程。软件开发计划将项目的整体开发过程划分为项目先启、精化架构、构建源码、产品化过渡四个阶段,并设定项目目标、项目架构基线、初始可交付、产品发布四个标准。

4. 编码开发实现阶段:它包含业务分析、需求开发、分析设计、编码实现、测试等核心工作。根据软件详细设计说明,对各程序模块进行编码、调试、静态分析和单元测试,验证程序单元与设计说明的一致性。

5. 测试验证阶段:测试不仅仅是跟随在编码阶段之后的一个阶段,它已被扩展成与软件生命周期融为一体的一组已定义的活动。测试人员在需求分析阶段便开始着手制订测试计划,并根据用户或客户需求建立测试目标,同时设计测试用例并制订测试通过准则。

6. 产品发布阶段:发布产品并制造足够数量的满足客户在性能、功能、可靠性及成本目标等方面的需求的产品,同时评估市场发布计划并进行必要的修改。

7. 产品维护阶段:在产品稳定生产到产品生命终结期间对产品进行管理,收集内部、外部信息,制订产品过渡/替换策略计划;监控产品服务在技术支持、质量以及业务等方面的表现,以使生命周期阶段的利润和客户满意度达到最佳状态。

(二)销售阶段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目标客户一般都是企业、政府机关等,通过公开招标、竞争性谈判、邀请招标等方式取得销售线索,销售人员提交成本费用的粗略测算,结合公司的现有技术水平,评估项目的经济及技术可行性,和对公司的战略发展影响。评估通过后,提出合同评审,评审完毕之后即签订合同。销售合同签订后,项目管理等相关部门将组织项目立项。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以及销售合同的要求,拟定项目的人力投入、工时周期、工时计划等。项目正式开展后,项目将按照该计划进行,项目经理需每月提交项目工时月报资料,反馈项目进度情况。

(三)维护阶段

企业的售后服务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试运行及产品阶段的免费系统维护,以达到合同承诺的目的;二是软件产品或者是系统集成销售后的有偿运维、系统更新服务。


二、产品经营模式

根据行业特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存在以下四种经营模式:

(一)商品软件模式

在要求统一、管理模式一致的领域,一般采用商品软件模式,软件提供商根据市场的一般需求,开发标准化套装软件并向客户销售,一般不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进行个别开发。商品软件销售给客户后,可以直接安装使用。

(二)“研发+产品+服务”模式

软件提供商在已有软件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客户的特殊需求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以自主软件为核心,同时为客户提供咨询、方案设计、系统实施及相关技术服务。

(三)定制化开发模式

即根据客户的需求,为客户提供定制化的开发和服务。

(四)软件租赁模式

即将软件租赁给客户使用。一方面将为大型行业客户提供私有云建设服务,另一方面将面向中小企业提供公共云租赁服务。

当前我国软件企业主要采用第二种或第三种经营模式。在这两种模式下,业内企业一般通过以下三种途径获取盈利:一是解决方案和软件销售,该种途径下业内企业一般需要通过竞标获得订单;二是软件系统升级改造,该种途径下业内企业一般需要在业务需求驱动、技术驱动及持续服务下,通过商务谈判获取订单;三是提供IT服务,企业提供软件维保服务、巡检、IT 服务外包,从而获取收入。

 

三、 价格机制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销售价格的确定与开发费用、国家税收政策及企业利润率有紧密的关系。同时,国家宏观经济运行情况与市场供求关系也会影响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定价机制。

(一)价格确定基础

以商品软件模式、“研发+产品+服务”模式中的“研发+产品”、定制化开发模式以及软件租赁模式为例,软件开发价格主要受软件开发成本、企业预计利润率等因素的影响。

按照《软件工程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GB/T36964—2018),软件开发成本包括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所有人力成本和非人力成本。

1. 人力成本。包括直接人力成本和间接人力成本。直接人力成本包括开发方项目组成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人力资源费用;间接人力成本指开发方服务于开发管理整体需求的非项目组人员的工资、奖金和福利等人力资源费用。

2. 非人力成本。包括直接非人力成本和间接非人力成本。直接非人力成本包括:

(1)办公费,即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行政办公费用,如办公用品、通信、邮 寄、印刷和会议等;

(2)差旅费,即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产生的差旅费用,如交通、住宿、差旅补贴等;

(3)培训费,即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安排的培训产生的费用;

(4)业务费,即开发方为完成此项目开发工作所需辅助活动产生的费用,如招待费、评审费、验收费等;

(5)采购费,即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而需特殊采购专用资产或服务的费用,如专用设备费、专用软件费、技术协作费、专利费等;

(6)其他,即未在以上项目列出但却是开发方为开发此项目所需花费的费用。

间接非人力成本指开发方不为开发某个特定项目而产生,但服务于整体开发活动的非 人力成本分摊。包括开发方开发场地房租、水电和物业,开发人员日常办公费用分摊,战略、市场宣传推广、品牌建设、知识产权专利等费用分摊,以及各种开发办公设备的租赁、维修、折旧分摊等。

(二)软件(系统)维护收费价格的确定

以“研发+产品+服务”销售模式下的“服务”的价格确定为例。一般来说,在完成系统集成和应用软件开发,并交付用户正式运行的一年内,对软件(系统)实行免费维护服务一年。在正式运行一年后,软件企业应与用户签订软件(系统)维护合同。根据用户要求,按照软件(系统)建设投资额及维护人员数量每年收取维护费用,软件企业派出技术人员常驻用户,解决日常运行中发生的问题。

(三)系统集成价格的确定

系统集成价格根据整个系统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等因素来确定。系统的规模一般取决于系统花费的相关费用,系统的复杂程度根据整个系统涉及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信以及各种数据采集设备接口的数量,或者与用户系统有多少接口来确定。

 

 、盈利模式

根据行业生产经营模式的特点,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要有以下四种盈利模式。

(一)商品软件模式

商品软件模式是标准化的软件销售模式,一般研发完成之后直接销售给客户,其成本一般只包含产品研发阶段的人力及物力成本,因此其主要通过后续的软件销售获利,具有规模复制效益。

(二)“研发+产品+服务”模式

“研发+产品+服务”模式是在上述生产经营模式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并提供后续运营维护服务的模式,其成本包含研发以及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二次开发及后期运营维护产生的人力、物力成本。其盈利基于规模复制效益,同时通过为客户提供二次开发及后期的运营维护赚取差价获利。

(三)定制化开发模式

定制化开发模式是完全根据客户的需求完成合同规定的项目,通过赚取合同额与投入的人力、物力成本的差价获利。

(四)软件租赁模式

企业将软件租赁给用户,提供免费的软件升级及系统维护,其成本包含系统升级及维护的人力、物力成本,企业通过按照季度或者年度向客户收取服务费的方式获利。


相关资讯

服务热线
4000-456-010
服务时间
9:00 - 21:00
邮件咨询
公司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南四环西路186号汉威国际广场一区东一塔8层
Copyright © 2008-2023 金税云税务师事务所(北京)有限公司 京ICP备17016526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