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监管部门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监管部门主要包括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铁路局、应急管理部等。
(一)交通运输部
管理国家铁路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负责推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统筹规划铁路、公路、水路、民航以及邮政行业发展,建立与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相适应的制度体制机制,优化交通运输主要通道和重要枢纽节点布局,促进各种交通运输方式融合;负责组织拟定综合交通运输发展战略和政策,组织编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规划,拟订铁路、公路、水路发展战略、政策和规划,指导综合交通运输枢纽规划和管理;负责组织起草综合交通运输法律法规草案,统筹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相关法律法规草案的起草工作等。
(二)工业和信息化部
拟订实施工业行业规划、产业政策和标准;监测工业行业日常运行;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管理通信业;指导推进信息化建设;协调维护国家信息安全等。
(三)国家铁路局
起草铁路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规章草案,参与研究铁路发展规划、政策和体制改革工作,组织拟订铁路技术标准并监督实施;负责拟订规范铁路运输和工程建设市场秩序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监督铁路运输服务质量和铁路企业承担国家规定的公益性运输任务情况;承办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交办的其他事项等。
(四)应急管理部
组织编制国家应急总体预案和规划,指导各地区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工作,推动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和预案演练;负责安全生产综合监督管理和工矿商贸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
二、行业相关政策
铁路运输设备制造业相关的监管法规政策及规划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法》《中长期铁路网规划》《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铁路主要技术政策》《铁路技术管理规程》《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
网规划纲要》等。部分重点内容如下: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是推进铁路建设的基本依据,是指导我国铁路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该规划提出到2025年,铁路网规模达到17.5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3.8万公里左右,网络覆盖进一步扩大,路网结构更加优化,骨干作用更加显著,更好发挥铁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展望到2030年,基本实现内外互联互通、区际多路畅通、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是为统筹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制定,提出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国。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明显提高,支撑国家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城乡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达到新高度;基本形成“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和“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旅客联程运输便捷顺畅,货物多式联运高效经济;智能、平安、绿色、共享交通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城市交通拥堵基本缓解,无障碍出行服务体系基本完善;交通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建成,交通关键装备先进安全,人才队伍精良,市场环境优良;基本实现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交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世界前列的交通强国。基础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科技创新能力、智能化与绿色化水平位居世界前列,交通安全水平、治理能力、文明程度、国际竞争力及影响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人民享有美好交通服务。该纲要提出,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实现3万吨级重载列车、时速250公里级高速轮轨货运列车等方面的重大突破;合理统筹安排时速600公里级高速磁悬浮系统、
时速400公里级高速轮轨(含可变轨距)客运列车系统、低真空管(隧)道高速列车等技术储备研发。
《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是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作出的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推动新时代铁路事业高质量发展而出台。该纲要提出了中国铁路2035年、2050年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第一阶段,到2035年,现代化铁路网率先建成,全国铁路网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20万人口以上城市实现铁路覆盖,其中50万人口以上城市高铁通达。智能高铁率先建成,智慧铁路加快实现。第二阶段,到2050年,全面建成更高水平的现代化铁路强国,全面服务和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
《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是我国第一个综合立体交通网的中长期规划纲要,勾勒出未来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建设目标和实现路径,与2019年出台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一脉相承。